来源:械友之家配资炒股排名,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
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突破 5000 亿美元,而中国每年新增注册证的医疗器械就超过2万款 —— 这个看似庞杂的行业,其实藏着清晰的分类逻辑。
对于每天和设备、耗材、软件打交道的医疗器械人来说,搞懂分类不仅是职业基本功,更是把握行业风口的关键。
接下来,我们就用最清晰的框架,拆解这个万亿赛道的细分版图。
一、医疗设备
医疗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用于疾病的诊断、治疗、监测与康复等环节,可细分为以下类别:
(一)诊断设备
承担疾病初步筛查与精准诊断任务,借助不同技术手段探寻疾病线索。
展开剩余91%•影像诊断(CT/MRI):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、磁共振成像(MRI)技术,生成人体内部结构清晰影像,助力医生发现肿瘤、骨折、血管病变等问题,是心脑血管疾病、骨科疾病等诊断的关键设备 。
•生理参数诊断(监护仪):实时监测患者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、体温等生理指标,在手术室、重症监护室(ICU)等场景广泛应用,及时预警患者生命体征异常 。
•内窥诊断(胃镜):通过内窥镜经人体自然腔道(如食管、胃)进入,直观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,对于胃癌、胃溃疡等疾病的早期发现意义重大。
(二)治疗设备
针对已诊断疾病,运用物理、能量等方式进行治疗干预。
•能量治疗(射频消融仪):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,破坏异常组织(如肿瘤细胞、心律失常的心肌组织),在肿瘤治疗、心律失常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。
•物理治疗(碎石机):借助体外冲击波等物理能量,将体内结石(如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)击碎,使其随尿液排出,是泌尿系统结石的常用治疗设备。
•放射治疗(伽马刀):利用伽马射线聚焦照射肿瘤部位,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摧毁,在脑部肿瘤、体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,可有效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。
•康复设备(理疗仪):通过电刺激、磁场、热疗等物理因子,促进患者肢体功能、神经功能恢复,常用于骨折术后康复、神经损伤康复等场景,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自理能力。
(三)生命支持类
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生命维持保障,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设备。
•呼吸支持(呼吸机):辅助或替代患者自主呼吸,为呼吸衰竭患者(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、重症肺炎患者)提供氧气供应与通气支持,维持呼吸功能稳定。
•循环支持(ECMO):即体外膜肺氧合,可暂时代替心脏和肺的功能,为心、肺功能衰竭患者争取治疗时间,在突发心源性休克、重症呼吸衰竭等紧急情况中,是“救命神器” 般的存在 。
ECMO示意图
•肾脏替代(透析机):通过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等方式,清除患者体内代谢废物、多余水分,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,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必需设备。
(四)手术辅助设备
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各类支持,涵盖术前规划、术中操作辅助等环节。
•导航系统(骨科机器人):借助影像学数据和计算机算法,为骨科手术(如关节置换、脊柱手术)提供精准定位,辅助医生更准确地植入假体、螺钉,提升手术精度与效果。
•支持设备(麻醉机):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气体输送、呼吸管理,维持患者术中麻醉状态稳定,保障手术安全进行,是手术室不可或缺的基础设备。
•消毒灭菌(高压蒸汽灭菌器):利用高温高压蒸汽,对手术器械、敷料等进行灭菌处理,消灭微生物(包括细菌芽孢),预防手术感染,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核心设备。
•实验室基础(离心机):通过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、不同密度液体成分,在医学检验中用于血液分离、尿液有形成分分析、生物样本制备等,为疾病诊断提供样本处理支持。
二、医用耗材
医用耗材是医疗过程中频繁使用的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(需严格消毒)的物资,按价值和使用特性分为高值耗材与低值耗材。
(一)高值耗材
通常价格较高、技术含量高,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影响关键。
•血管介入:包括心脏支架、血管栓塞弹簧圈等,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(如冠心病、动脉瘤),通过介入手段修复病变血管,恢复血液流通,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核心耗材。
•非血管介入:如消化道支架、胆道支架等,用于解除消化道、胆道等管腔狭窄、梗阻问题,改善患者进食、胆汁排泄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。
•其他专科植入:涵盖骨科植入物(如人工关节、脊柱内固定系统)、眼科人工晶体、口腔科种植体等,用于替代病变或缺失的人体组织、器官,恢复机体功能,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
(二)低值耗材
价格相对低廉、消耗量大,是日常医疗活动的基础物资。
•注射穿刺类(输液器):用于静脉输液、采血等操作,实现药物输注、血液采集,是医院门诊、病房最常用的耗材之一。
•敷料护创类(纱布):用于伤口覆盖、止血、吸收渗出液,保护伤口免受感染,促进伤口愈合,在外科术后、急诊创伤处理中广泛应用。
•手术辅助类(缝合线):用于手术中组织缝合,分为可吸收缝合线(如羊肠线)和不可吸收缝合线(如丝线),根据手术部位、组织类型选择使用,保障伤口对合良好,促进愈合。
三、IVD(体外诊断)
体外诊断通过对人体样本(血液、尿液、组织等)进行检测,为疾病诊断、治疗监测、健康管理提供信息,包含设备与试剂两大核心板块。
(一)设备
是开展体外诊断检测的工具,实现样本处理、检测分析等功能。
•临床化学分析仪器:检测血液、尿液中的生化指标(如血糖、血脂、肝功能指标),通过化学反应分析样本成分,辅助诊断疾病、评估脏器功能。
•免疫化学分析仪器:利用抗原 - 抗体反应原理,检测肿瘤标志物、传染病抗体(如乙肝抗体 )、激素等,在肿瘤筛查、传染病诊断、内分泌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 。
•血液分析仪器:对血液中的血细胞(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)数量、形态、分类进行分析,快速筛查贫血、感染、血液病等,是血常规检测的主要设备。
•微生物分析仪器:用于分离、鉴定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,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(如肺炎、尿路感染),并可进行药敏试验,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。
•分子诊断仪器:基于核酸检测技术(如 PCR ),检测病毒核酸(如新冠病毒核酸 )、基因突变(如肿瘤基因 )等,在传染病快速诊断、肿瘤精准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。
(二)试剂
与设备配合使用,为检测提供反应底物,不同检测项目对应专属试剂。
•生化试剂(血糖、血脂):在临床化学分析中,与样本发生特异性生化反应,通过仪器检测反应结果,计算出血糖、血脂等指标数值。
•免疫试剂(抗体和抗原):在免疫化学分析中,作为抗原或抗体,与样本中的对应物质结合,产生可检测信号(如发光、显色),用于疾病标志物检测。
•分子诊断试剂(DNA):用于分子诊断检测,如 PCR 试剂可扩增样本中的 DNA 片段,实现病毒核酸、基因突变的精准检测,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。
四、医用软件与 AI
随着信息技术发展,医用软件与 AI 深度融入医疗流程,助力医疗效率提升与精准医疗实现。
•诊疗决策支持类:
◦II 类(医院管理系统 ):涵盖医院信息系统(HIS)、电子病历系统(EMR)等,整合患者挂号、就诊、检查、检验、治疗、费用等信息,实现医院运营管理数字化、规范化,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。
◦III 类(辅助诊断软件 ):基于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,对医学影像(如 CT、MRI 影像 )、检验数据进行分析,辅助医生发现疾病特征、做出诊断建议,在肺癌、乳腺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中展现潜力 。
•治疗控制:如放疗计划系统,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放疗过程,精准规划射线照射剂量、范围,确保肿瘤得到有效照射的同时,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,提升放疗效果与安全性。
•患者管理:以慢病管理 APP 为代表,帮助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记录血糖、血压数据,提供健康知识推送、用药提醒、复诊预约等服务,助力患者自我健康管理,提升慢病控制效果 。
五、新兴技术
代表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方向,利用前沿技术为医疗带来新可能。
•3D 打印(植入物 ):根据患者个性化需求,打印定制化骨科植入物(如关节假体)、牙科种植体等,实现精准适配,提升植入效果,减少术后并发症,是精准医疗在耗材领域的体现。
•可穿戴设备:如智能手环、智能手表、动态心电监测仪等,可实时采集人体生理数据(心率、运动步数、心电信号),用于健康管理、疾病早期筛查(如心律失常筛查)、运动监测等,让医疗监测更便捷、持续。
六、药械组合
融合药品与器械的特性,为疾病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,主要有两种模式。
•器械为主:药物支架:在心脏支架等器械表面携带药物,如抗增殖药物,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,降低支架术后再狭窄风险,提升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效果。
Solaris DE
•药品为主:预充注射剂:将药物预先灌装在注射器中,兼具药品治疗作用与器械(注射器)的使用便利性,减少药品污染风险,方便临床使用,在疫苗接种、急救药物给药等场景应用渐广。
对于医疗器械人而言,这些分类不是冰冷的条目,而是串联起研发方向、市场布局与临床需求的脉络图。
当 AI 辅助诊断软件被归为 III 类医用软件时,当 3D 打印植入物跨越 “高值耗材” 与 “新兴技术” 的边界时,看懂分类背后的逻辑,才能在政策变动与技术迭代中找准坐标。
毕竟,能穿透复杂表象的人,才能最先抓住行业的下一个风口。
注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,仅代表本平台观点,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。
编辑:械友医疗照照配资炒股排名
发布于:山东省明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